江門日報訊 (記者/鄧榕 通訊員/江疾宣) 近期全國多地接連發生局部聚集性疫情,傳播速度快、擴散風險高,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對于密切接觸者(密接者)、密接的密接(次密接者)、一般接觸者、疫情防控關聯重點人群,我市將繼續嚴格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指南,實施分類精準管控。結合疫情風險研判情況,落實各項隔離醫學觀察、核酸檢測、健康監測等管控措施,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平安。
近期,密接者、次密接者等專業詞匯,頻頻進入大家的視野,那么,市民該如何理解這些與疫情相關的熱點高頻詞呢?市疾控中心新冠疫情應急響應工作組密接組副組長梁柏年表示,密接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癥狀出現前4天開始,或無癥狀感染者標本采樣前4天開始,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密切接觸者由流行病學調查專業人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結合相關部門提供的大數據信息判定。據介紹,密接者將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次密接者是指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首次接觸(病例發病前4天或無癥狀感染者標本采樣前4天至被隔離管理前這段時間內,密切接觸者與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觸)至該密切接觸者被隔離管理前,與密切接觸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對于次密接者,也是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而一般接觸者是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在乘坐飛機、火車和輪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共同生活、學習、工作以及診療過程中有過接觸,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場、農貿(集貿)市場、公交車站、地鐵內等公共場所的人員,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的人員。疫情防控部門對一般接觸者做好登記,并對其進行健康風險告知。一旦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咽痛等癥狀,一般接觸者要及時就醫。
疫情防控關聯重點人群則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生鮮市場、公共交通、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的人員;與病例、密接等存在時空交集的人員等。目前,我市對疫情防控關聯重點人群采取核酸檢測和自我健康檢測等管控措施。
如果接到有關部門通知,你是一個密接者或次密接者,該怎么辦?梁柏年表示,市民如果接到通知,在確認信息為真實情況后(如確實在某時間段在某場所、某公共交通工具等有活動軌跡),應主動向所在社區、單位報備,并在原地或家里等候,積極配合當地疫情防控部門開展調查處置。等候期間,請做好自我隔離,避免接觸他人,減少疫情擴散風險。
同時,他提醒廣大市民要進一步提高防范意識,堅持掃碼、測溫、戴口罩等常態化防控措施,勤洗手、多通風、不聚集、保持社交距離,積極配合政府落實各項防疫措施。一旦出現發熱、干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等癥狀,應及時向社區報備,佩戴醫用口罩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動向醫生報告發病情況及旅行史、接觸史,便于診斷治療。